問題:對于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工作,達州市已經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答: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鮮明提出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明確支持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是省委、省政府賦予南充和達州的重大政治責任、重大時代使命。當前,市委五屆五次全會對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主要目標、重大任務進行了明確,對于我們在新的起點上更好貫徹落實國家“雙城經濟圈”發展戰略,融入和服務全省“多中心、組團式”發展,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達州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前期,達州-南充兩地主動溝通對接,于2022年12月7日在達州召開了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對組團培育工作的體制機制、重大任務等事項進行了明確。一是建立了三個層級工作機制。兩地建立了黨政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了聯席會議辦公室,組建了交通基礎設施、農業協作、工業協作、商貿物流協作、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民生保障、金融服務、生態環境、文化旅游等10個專項合作工作組。二是明確了2023年十大重點任務。協同推進成達萬高鐵、閬中至營山至達州高速公路、亭子口灌區一期工程等項目建設,共同成立川東北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基地、川東北綜合應急救援訓練基地、川東北創新人才集聚地,攜手組建川東北人力資源產業服務發展聯盟、川東北創新創業發展聯盟、川東北紅色教育聯盟等。三是簽訂了五項合作協議。兩地政府簽訂了推進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戰略協議,兩地市級部門分別簽訂了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嘉陵江—渠江生態廊道建設、共建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發展聯盟和政務服務協作發展等合作協議。
下一步,我市將以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為引領,全面貫徹落實市委五屆五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區域協同、抱團發展、共建共享的思路,不斷提升達州-南充組團的核心競爭力、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聯動建設區域協同發展的核心引擎和龍頭城市。
一是協同落實重大發展戰略。以戰略性功能平臺為載體,以交通干線、生態廊道為紐帶,協同推進成南達萬沿線經濟走廊、嘉陵江—渠江綠色生態經濟帶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落實見效。緊盯省委政策走向,將南充達州合作的“三個層級”機制固化下來,對事關川東北經濟區發展、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副中心”的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加大向上匯報爭取,著力把國省戰略機遇轉化為區域協同發展優勢,推動實現“1+1>2”的發展效應。
二是協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能源化工、汽車汽配、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補齊產業鏈、建強創新鏈、提升價值鏈,共同提升區域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打造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農業產業化企業、農業經營主體協同發展,共建川東北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基地、糧豬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基地。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樞紐(四川)節點和省級數字經濟發展創新示范區。
三是協同促進交通互聯互通。加快建設東出北上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鐵路方面,加快成南達萬高鐵建設,謀劃研究川東北城際鐵路等;公路方面,完善高速通道布局,推動相聯國省道連接交匯,打通兩地毗鄰地區“斷頭路”;航空方面,推動兩地機場開展務實合作,完善區域通用機場布局;依托重慶萬州新田港,常態化運行鐵水聯運班列,陸港銜接、通江達海,塑造“副中心”立體通道優勢、提升開放能級。
四是協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堅定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攜手共抓生態防控、共治跨境污染、共推聯合執法、共促綠色轉型,加強區域水網規劃和建設,推進川東北渝東北水資源一體化配置,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共建嘉陵江-渠江生態廊道,打造踐行“兩山論”樣板區。
五是協同構建公共服務體系。堅持事項清單共管、規則標準共建、數據信息共享、審批結果共認,合作建立政務服務“省內通辦”工作機制,打造川東北營商環境新品牌。協同提升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共建川東北創新人才集聚地、川東北創新創業發展聯盟,攜手打造區域教育事業發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