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開江縣緊緊圍繞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生態建設保護等方面,下足功夫加快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步伐。堅持“城鄉產村融合”發展模式,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任市鎮竹溪村成功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普安鎮寶塔壩村成功創建“全國美麗宜居村莊”,回龍鎮鎖口廟村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
始終堅持黨建引領
發展產業助農增收
該縣強化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基層黨組織書記“頭雁”作用,設立“黨員微家”,提升黨群服務中心人氣指數。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機制,加快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引導村集體通過承包、租賃、參股、聯營等方式增加收入。2022年新增年收入15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強村5個以上,評選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以上的生活富裕村10個。全域推廣河谷平壩“稻田+”、丘陵山區“果林+”兩大產業模式,大力推進特色水產、綠色優質糧油、生態果蔬、銀杏橄欖“4個10萬畝”基地建設,已建成優質水稻18.7萬畝、稻漁綜合種養基地7.6萬畝、銀杏橄欖3.5萬畝、“果林+”基地8.5萬畝,力爭在2025年前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6個、縣級現代農業園區15個,實現農業園區全域覆蓋。
適時開展對標補短
完善鄉村基礎設施
該縣適時進行對標補短,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污水革命、農村垃圾革命”三大革命。開展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范村建設,截至目前,共改造廁所86個村25695戶,示范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0%,各鄉鎮、醫院、便民服務中心等單位免費開放公廁62座,已建成星級公廁4座,升級改造標準化公廁15座;開展農村垃圾分類治理,按照“因地制宜、分區分類”的原則,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全縣13個鄉鎮(街道辦)162個行政村(社區)配齊垃圾收儲設施,垃圾桶3268個,各類轉運車輛422臺,建成場鎮生活垃圾中轉站16座,保潔員配備率達90%以上,形成“戶集、村收、鄉鎮轉運、縣處理”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和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長效保潔機制;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以分區分類處理為導向,積極探索農村生活污水試點模式,建成13個場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并投入運行,在農村聚集點完成39個農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
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營造美麗宜居氛圍
目前,該縣成功創建省級鄉村振興先進鄉鎮1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10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23個,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3個,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納入2022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開江豆筍、沙壩劉老頭土窖酒、開江福龜茶葉納入省級農村生產生活遺產名錄。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5年提升行動,編制了《“美麗開江·宜居鄉村”建設五年行動方案》和《開江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2022年度工作推進方案的通知》,2019年至今開展村莊清潔行動7次,大大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當前正穩步推進以“三清一改”(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為重點的村莊清潔行動和“美麗庭院”建設活動,實現門前“微田園”錯落有致、院內干凈整潔、室內窗明幾凈,力爭今年在全縣打造“美麗庭院”3000戶以上,評選生態宜居村10個。(程科 劉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