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總產量連續九年穩居全省第一,正朝向“十連冠”目標跨步邁進;萬源茶葉、達川烏梅、通川藍莓、開江油橄欖、大竹醪糟等特色農產品享譽國內外;常年生豬出欄400萬頭以上,位居全省前四;肉牛出欄農區第一,油菜籽產量全省第二;第一產業增速創歷史新高;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
一組組數據,記錄了達州市“三農”工作的巨大變化;一個個數字,見證了達州市“三農”工作的豐碩成績。近年來,達州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決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三農”工作重大決策部署,主動搶抓“雙城圈”“示范區”國家戰略機遇,按照“抓糧豬保供給、抓接續助振興、抓園區興產業、抓建設補短板、抓改革添活力、抓治理促和諧”的工作思路,抓緊抓實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特別是鄉村產業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全市“三農”發展勢頭強勁、成效明顯、亮點紛呈,奏響了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強勁交響曲,描繪出一幅幅多彩鄉村畫卷。
提質增效做強農業
金秋時節,漫步達州大地,金黃的稻穗隨風擺動,深紅的高粱壓彎枝頭,辛勞的農民正在加緊收割糧食,處處呈現出喜人的豐收場景。近日,記者在宣漢縣蒲江街道茅嶺村千畝高粱基地看到,高粱豐收雖然已接近尾聲,但是村民依舊忙個不停,正謀劃著來年的農事。
“今年種了1000多畝高粱,初步估計產量能達到300噸左右,直接收益將達180余萬元”。宣漢巴鄉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興林指著眼前的土地,信心滿滿地說:“在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我們種起糧食來信心十足,計劃明年再將種植面積擴大一些?!?/p>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边_州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農業發展工作,明確市、縣、鄉黨政“一把手”親自抓的責任,堅決扛起保障糧食安全生產政治責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近年來,達州市全域采取高位推動保耕、盤活主體共耕、引導村集體統耕、配套服務助耕、嚴格考核督耕“五耕共治”模式,累計整治撂荒耕地28.9萬畝,騰退低效經濟作物1.53萬畝。率先在全省出臺高標準農田《設計導則》《專家管理辦法》《規范結余資金使用辦法》,新建完成任務27.15萬畝,累計建成372萬畝。
農業發展要提質增效,產業興旺是關鍵。近年來,達州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高質量編制特色產業發展方案12個,做大做強現代農業“9+3”產業。市領導掛帥專班推進“1+4”重點產業(品牌建設和苧麻、牛、生豬、茶),帶動全市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285.1萬畝、產值164億元,累計創建全國農業產業強鎮5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9個、四川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7個。建成市級園區29個,省五星級園區2個、四星級園區2個、三星級園區2個。
同時,達州市還將特色產業鏈條加速作為推動農業提質增效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在全市重點打造了“農產品加工千億產業集群”,累計培育國省級龍頭企業35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3.5億元,新增農產品加工規上企業17家、總量達284家,實現農產品加工產能450萬噸、產值433.64億元。
去年,達州市一產增速刷新歷史新高,全市第一產業增加值441.6億元,同比增長7.6%,居全省第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38元,同比增長10.4%,高于全省0.1個百分點。達州糧食總產量達到324.2萬噸,比上年增加4.86萬噸,連續9年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市已下達晚秋糧食任務160萬畝,其中再生稻有收面積40萬畝、秋馬鈴薯85萬畝、秋紅苕15萬畝、秋玉米5萬畝、秋大豆5萬畝、秋雜糧10萬畝,確保全年糧食播面848萬畝、總產325萬噸以上,力爭奪得糧食總產量全省“十連冠”。
穩步推進做美農村
日前,記者走進通川區磐石鎮鹽井壩村,看到村民家的外墻被色彩繽紛的鄉村彩繪和各式各樣的宣傳標語裝扮一新,沿著干凈整潔的水泥路望去,那些由磚、瓦、竹等材料和各種舊物件制作的裝飾裝點出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這面墻畫的是禁漁內容,這面墻畫的是傳統文化,往前面走還有很多栩栩如生的墻繪,這些墻繪不僅讓我們村變漂亮了,還對小孩子們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笨吹接浾叩牡絹?,村民張大熊熱情地介紹起了村里的情況。他告訴記者,鹽井壩村毗鄰州河,但過去由于河畔工業開采、畜禽養殖、污水排放等,導致了河道及周邊污染嚴重,如今在政府的治理和打造下,村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風景如畫,周邊還開起了龍湖·蝴蝶谷等游樂場和特色農場,成為了達州市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從一個污染嚴重的小村莊,到現在的美麗鄉村,鹽井壩村的變化離不開通川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各項有力舉措。通川區以開展宜居鄉村建設為契機,全力以赴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呈現出點上有特色、線上有亮點、面上有風景的新景象、新氣象,基本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提檔升級和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改善,形成鄉村“一戶一景、一村一畫、一鄉一品”的大美格局。
像這樣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鄉村畫卷,只是達州市“生態環境宜居宜業”新農村面貌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達州市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的重大工程,認真落實禁捕退捕要求,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融合“水墨達州”創新發展。將廁所革命納入全市28件民生實事統籌推進,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7.5%;因地制宜推進垃圾、污水治理,行政村有效處理覆蓋率分別達90%、64.5%。打造宣漢巴山大峽谷、通川青寧空中草原、達川萬家銀杏谷等農文旅融合勝地,建成了美麗金鳳、幸福雙橋、宜居灣橋等一大批山居勝景,建成“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1527個。
達州市還積極大力推動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向戶延伸,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2.6萬公里。固軍、土溪口、石峽子等一批大中型水庫正在加快建設,農村供水、電網改造、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穩步實施。鄉村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4.13%,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布局調整全面完成,村級公共法律服務實現全覆蓋,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向農村延伸。
截至目前。達州市創建國家級文明村鎮9個,省級文明村鎮21個,1鄉2鎮2村入圍全省首批鄉村文化振興樣板鎮村,“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十件事”被列為全國基層治理典型案例。如今鄉村越來越美麗,宜居性、舒適度、幸福感越來越高。
助農惠農做富農民
近日,萬源市迎來當地秋糧收獲時節,農村處處呈現出一派火熱的場景。農民張泉頂著烈日揮舞鐮刀,加快秋糧搶收進度?!白詮拇謇锔闫鹆舜蠖?、玉米狀復合種植示范基地,自己種不完的土地還能流轉出去產生收益,空閑時還能在基地務工,現在收入較以前不止翻了一番?!?/p>
像張泉一樣,通過政府各項幫扶支持措施解決就業、增加收入的農民達州還有很多。近年來,達州市全面落實承包地“三權分置”,積極探索互換、出租、入股等方式,推進土地集中連片耕種,全市規模流轉土地110萬畝。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保障要素齊全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帶動資金、技術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聚集,提高農民技術、更多增加農民收入?達州市聚焦人才支撐優先保障,先后印發《鄉村人才振興五年行動實施方案》,實施“百千萬達人計劃”“萬名基礎性人才培養計劃”“頭雁行動”,成立達州鄉村振興學院,重點培養農民企業家、種養業經理人等專業服務型人才10000余名,引進涉農碩博人才80余名、院士專家58名,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3.2萬人,占農戶數3.1%。按照“一業一團”方式,選派124名科技特派員,組建12個服務團隊,實現現代農業“9+3”產業全覆蓋。
除此之外,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認定家庭農場1.5萬余家、農民合作社4900余家,探索建立土地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訂單收購、二次返利等利益聯結機制,輻射帶動農民增收5000元以上。截至目前,全市828個脫貧村均有適度規?!耙淮逡黄贰碧厣a業基地,幫助6.67萬戶、23.89萬名脫貧人口,實現人均增收2000元,為鞏固脫貧成果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達州市農村居民收入持續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資料顯示,達州農村居民收入2012年為7645元,至2015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688元;到2018年,全市7個縣(市、區)的農村居民收入全部邁上萬元大關。2019年,達州市農村居民收入為15504元,較2012年增加了7859元,年均增長10.6%;2021年農村居民收入為18638元,同比增長10.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個百分點,較全省平均水平高0.1個百分點。在此期間,達州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均超過同期GDP增速和全國、全省平均增速,實現了收入翻番目標,農民收入水平邁上了新臺階。(邵明 劉歡 邱霞)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信息公開入口 達州市人民政府版權所有 蜀ICP備05031156號 公安備案號51170202000231主管:達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