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每個老百姓的期盼,也是全市衛健系統共克時艱、砥礪前行的初心。近年來,達州衛生健康系統聚力戰疫情、抓改革、促發展、保健康、惠民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取得長足進展,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進一步提升,“健康達州”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疫情防控慎終如始
2019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面對疫情,我市始終把疫情防控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抓,迅速行動,加強研判,強化流行病學調查,改善醫療措施,強力保障全市人民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我市還積極做好應急支援工作。2020年,抽調20名醫護人員組建達州援鄂醫療隊進駐武漢協和醫院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2022年4月,抽調27名核酸檢測人員及30名醫護人員分別組成援吉核酸檢測隊、援吉醫療隊支援吉林。2022年5月,鄰水暴發疫情,我市又派出了1輛核酸檢測車、2支核酸檢測支援隊、1支院感支援隊、2支負壓救護車隊。
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時期后,我市對待疫情防控慎終如始,實施“主動防疫”戰略,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結合2020年疫情防控經驗,我市補齊防控能力短板,2021年購置89臺PCR擴增儀,163臺核酸檢測儀,加強各定點醫療機構核酸檢驗能力,單檢能力從4.9萬管/日提升至11.4萬管/日。2022年我市擬增加19輛移動核酸檢測方艙(車),211臺核酸檢測設備,目前設備車輛陸續到位中。此外,我市還陸續開展了數十次聚集性疫情處置、全員核酸檢測、病區封控管理等應急演練,全面提升疫情應急實戰能力。建立了達州市防疫信息共享平臺和來(返)達人員排查報備機制,開發疫情防控社區手機報備小程序與“達州市場所碼”,實行“大碼加小碼”,提前精準掌握來(返)達人員信息,實行落地即排查、落地即檢測、可疑即管控,針對快遞物流、老舊小區等防控薄弱點,制定規范管理制度,封堵防控漏洞。
醫療服務不斷優化
為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我市引進了大量優質醫療資源,不斷完善健康服務體系,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也能看病,看好病。
近年來,我市先后與四川大學簽訂校地合作協議,與華西二醫院、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簽訂深化合作辦醫協議。目前,華西達州婦女兒童醫院已正式運營。我市正積極對接省人民醫院指導建設達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心醫院與四川文理學院合辦醫學院、宣漢縣人民醫院與解放軍總醫院深入合作、達州婦女兒童醫院與成都中醫大銀海眼科醫院合作共建“達州市兒童青少年眼保健中心”。宣漢和大竹縣人民醫院達到三級甲等標準,達川區和渠縣人民醫院達到三級乙等標準,其余3個縣(市、區)人民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標準。通過推進醫聯體規范化建設,我市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也有所提高?!凹议T口享受優質醫療資源”已不再是一紙空談,逐漸成為達州市民都能享受到的實惠。
隨著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的加快建設,我市實施萬達開醫療服務同質化工程,建立萬達開毗鄰地區“120”兩小時應急救援圈,逐步建立信息共享、優勢互補、協同攻關的工作機制。截至目前,萬達開三地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約56萬例次,減輕群眾就醫負擔1270余萬元。
公共衛生穩步發展
建設強有力的公共衛生體系,我市將提高重大傳染病和慢病防治能力作為重點,創新艾滋病防治“隨訪管理”及“監測干預”雙下沉工作,探索“規范診斷在上級、監測治療在基層、康復管理在社區”的慢性病防治新模式。在傳染病防治方面,我市建成了多家傳染病監測實驗室,全市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連續13年低于全省平均值。艾滋病疫情報告數據從2015年全省第3位下降到2021年第12位。結核病報告發病率連續8年呈下降趨勢。全市基礎免疫和加強免疫報告接種率均超過99%。在慢病防治方面,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化管理率分別為77.82%和74.40%,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65歲及以上老年人占比為57.71%。
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大竹縣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宣漢縣順利通過國家衛生縣城暗訪;全市醫改取得重大進展,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越來越進步的衛生健康事業,讓健康達州的目標離我們越來越近,據統計,2021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57歲,較2015年提高2.54歲;2017年至2021年,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2.11‰、4.04‰,分別較2017年下降了45%、25%。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達到或優于全省平均水平。(劉繼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