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福祉與城市發展緊密相連。黨的十九大以來,達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豐富城市內涵為重點,大力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著力打造生態文明的宜居之城。
城市品質再升級
夜晚,在達城濱河路散步的市民絡繹不絕,“現在河岸兩邊打造出來了,飯后散散步、吹吹風,太愜意了?!?/p>
蓮花湖濕地公園、塔沱濕地公園、城市運動公園、梨樹坪濕地公園、音樂公園……五年來,達州陸陸續續增添了十幾個城市公園。
城市因提質而靚,生活因提質而美。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寬闊整潔,一處處公園景色秀美……達州堅持為民謀福利、謀福祉,織密民生工程保障網,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路一街的變化讓人喜悅。
立足“南拓、東進”的城市發展策略,馬踏洞、蓮花湖、柳家壩和長田壩等新區初具規模,“五橋六路七大新區”拉開達州城市骨架,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145平方公里,城市空間擴展近70%,常住人口增加至135萬人,5個縣(市)新增城市建成區21平方公里。
聚焦公園城市建設,扎實開展“口袋公園”、綠化增彩、景觀提升、退菜還綠等行動,中心城區建成區綠地率達37.69%,綠化覆蓋率達41.54%,人均擁有公園綠地14.26平方米,地綠山青水美的宜居城市環境逐步形成。
把握民生動脈,安居工程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公租房保障惠及3.4萬余戶,發放租賃補貼3.2萬余戶;9.36萬戶居民“出棚進樓”,首個保障性租賃住房試點示范項目600套人才公寓開工建設;
大力推進舊城改造,不斷改善民生福祉。投資39.83億元改造老舊小區685個,惠及8萬余戶居民,創建省級示范項目3個。新增652部既有住宅電梯,打造完整居住社區36個、綠色社區63個;老舊小區改造開工率、完工率居全省第1。
五年來,達州在城市更新行動中,融入“綠色、生態”理念,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展現達州美麗形象的發力點。全市建成海綿城市10平方公里,新(改)建供排水管網563千米,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中央督查、省督查反饋問題全部按期銷號。
……
隨著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落地、一個個民生項目的推進,達州城市正加速“蝶變”。這場城市之變,群眾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城鄉發展再提質
春日里,在青山的映襯下,渠縣三板鎮大霧村整潔而又美麗。各家各戶的院壩前都建有小花園,院壩堡坎材質統一,既美觀大方,又別具一格。
“以前是土墻土院子,旱廁味道大,雜物到處堆,環境衛生差,經過這幾年提升治理,房屋改造了,道路硬化了,基礎設施齊全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贝箪F村村民陳凱說,如今村里生活環境越來越好,感覺和城市沒好多差距了。
五年來,達州聚焦農村危房改造,強化農房風貌管控,提升農房建設服務管理水平,讓貧困戶“住有所居、住有所安”,讓鄉村“留住青山、記住鄉愁”。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危房“動態清零”,農村危改8.2萬套、土坯房改造16.48萬套,讓259.14萬群眾住上了安全舒適新居。
五年來,全市新(改)建公廁1190座,戶廁77464座,“廁所革命”超額完成目標任務。292個污水項目(覆蓋原307個鄉鎮)建成投運,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從9.45%提升到100%,行政村垃圾收轉運體系實現全域覆蓋,美麗鄉村成為達州的靚麗底色。
全力培育“省級百強中心鎮”,助力“兩項改革”,15個鄉鎮進入“省級百強中心鎮”培育名單,大竹石河、開江任市、宣漢南壩成功上榜全省首批命名公示,中心鎮引領片區發展的重要地位凸顯。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成果豐碩,培育國家級特色小城鎮1個,省級特色小城鎮6個,省級試點和擴面對象32個。
做實傳統村落保護文章,申報國家級傳統村落10個,省級31個,市級16個,四川最美古村落7個,位列全省前列。
……
五年為期,巴渠大地美景如畫,宜居宜業宜游:城市建設華麗嬗變,萬千百姓喜遷“優居”,住房保障“夢”圓安居,美麗鄉村“花”開遍野……一座居者自豪、來者依戀、聞者向往的魅力達州躍然而出。(嚴衡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