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縣因盛產黃花,被譽為中國黃花之鄉,渠縣黃花以色澤鮮亮,食味別致,香氣馥郁、肉頭肥厚而最為聞名,每年6月18日被定為黃花節。渠縣種植黃花已有500多年歷史,據《渠縣志》記載,清道光年間渠縣望江、清溪、屏西、青龍一帶盛產黃花,采取時節,客商云集,一派繁榮。渠縣是全國黃花基地縣之一,其種植面積、產量居全省第一。目前,全縣種植黃花面積已達10萬畝,預計2020年將達到15萬余畝,年產鮮黃花15萬噸。而渠縣黃花加工技藝,是渠縣人民最為傳統的黃花加工方式。
幾百年來,在長期的黃花生產中,當地農民不斷將黃花的田間管理、摘蕾殺青、干制貯藏等方面的經驗,通過口授身教給予傳承與積累,形成了渠縣黃花獨有的生產技術、殺青技巧、晾曬方式和貯藏方法。
? ?黃花菜一般在開花前5小時,采摘時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花蕾的花?;?,拇指慢慢往下壓,花蕾即可折斷。采收后一般要先進行熱燙處理,其方法是在黃花蒸制前,先將水燒開,待甑內溫度達到60-65攝氏度時,將花蕾放進竹制蒸篩,放入甑內,一般約20分鐘左右后,篩內花蕾下降至一半,蕾上布滿小水珠,花蕾顏色由淡黃轉為青黃,用拇指與食指輕輕平挾花?;?,花蕾全身則從花梗部分略向下垂時,且手捏無嗤嗤聲,出鍋最好。將蒸制出籠的花蕾倒在干凈的竹制曬具上,不能立即攤曬,應堆放半小時左右,利用余熱讓花蕾產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以使熟度均勻,色澤一致。休汗后,即將其放在通風強陽光處,3-5小時,用同等大小的曬具翻后再曬,一般3-4天,即可曬干。再進行分裝儲存。即其主要工藝流程為:采摘—挑選—蒸制—休汗—晾曬—分裝—儲存。
? ?渠縣黃花傳統加工工藝與太陽捂制、硫磺熏蒸相比,有其獨特的優勢,主要表現在條干粗直不彎曲、色澤黃白、香味濃郁、品質優良,食之清香、鮮嫩、口感細膩,而無二氧化硫殘留,是其它方法加工出來的黃花所無法比擬的。
?傳統的黃花制作工藝中蘊含著豐富的工藝價值、文化傳播價值與經濟價值,但是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除規?;a加工外,絕大多數農戶干制黃花大多采用地膜捂制或加入焦亞硫酸鈉等護色處理后進行干制,這樣加工出來的黃花色澤較好,但由于高溫(或加入防腐劑)破壞了黃花的部分營養物質和芳香物質,使得加工后的黃花失去了原有的濃郁香味和營養價值。而依靠灶臺蒸制和日曬等手段來干制的黃花,只要火候控制得當,加工出來的黃花食用安全、品質優良、口感細膩、香味濃郁。由于依靠灶臺蒸制和日曬來干制的傳統黃花加工技藝耗時費力,火候不易掌握,多數年輕人不想學,已是后繼乏人,因此傳統工藝正在不斷的流失,懂得的人也越來越少,失去了老一輩人對于黃花的特殊記憶和傳統的歷史文化傳承。



